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汇总7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调查报告 篇1一、课题提出背景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越来越讲究,许多学生都会追求时尚高档的科技产品,手机成了中学生的宠儿。校园的许多角落都会看见学生在使用手机,手机类型更是五花八门。
2、学生使用手机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从利用手机来通话、 发信息,渐渐发展成手机上网,利用手机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投票活动也越演越烈。
3、本学期初,学校政策在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方面更严格了,禁止学生把手机带到不教学区。这一政策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议,那么现在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4、手机在校园里出现,确实在某方面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期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 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
二、研究目的
了解使用手机情况, 让学生了解带手机的利与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指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研究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养的评价方法。
三、研究方法
(1)搜集、筛选和阅读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介绍信息时代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的各种文献,围绕上述课题研究内容系统深入地掌握有关理论和方法。
(2)面谈。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走访面谈,得出部分调查问题的数据结果。
(3)问卷。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完善调查数据。
(4)分类。在文献研究、面谈和问卷的基础上,将我校在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用途和其对应使用时间进行分类。
(5)比较研究。根据分类的结果,对我校在校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不同用途所占时间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我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用途,为提出解决我校在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问题的具体方法做准备。
(6)综合研究。根据比较研究的结果,对我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时间占上课时间的比例进行研究,为研究得出我校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做准备。
四、可行性论证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众多的学生使用手机已经很普遍。使用手机一方面方便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然而更多的学生把手机当作一种娱乐产品。玩游戏,听歌,发短信等。这严重违背了家长当初为他们买手机的初衷。因此,我们与老师进行了讨论,分析。我们对课
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1、研究课题的知识要求:
对我们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弊端的例子,资料。然后在知道老师的帮助下,适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了解使用手机与不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在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引导使用手机的中学生重视收集的弊端和学习。
2、组员分工:
问卷设计:张丽娜
数字统计,分析:范扬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张丽娜、范源豪
活动记录及资料保管:白秋丽
录音,摄相:刘佳豪
3、所需要的条件:我们的调查活动需要下列物品:图书资料,计算机,手机,照相机等。这些物品我们将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解决。
4、指导老师:我们聘请海啸老师、范欢欢老师、海燕老师为我们的指导老师。
五、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海啸、范欢欢、海燕
小组组长:李舜尧
小组成员:张丽娜、范扬、范源豪、刘佳豪、白秋丽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20日) 组建课题组,填写课题申请书;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选择适宜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人员分工。撰写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和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具体工作由李舜尧负责。张丽娜负责搜集资料。
第二阶段 研究实践阶段(20xx年9月20日至20xx年10月30日)
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制定此问题的调查表,确定重点调查对象,组织进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个案调查整理,研究问题成因,找出相应对策;结合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发放调查问卷,由张丽娜、范扬负责。
第三阶段 总结与结题阶段(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11月30日)
(1)整理资料。从小组成员处将填好的问卷和采访途中记录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把数据交由组长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了调查报告的基本框架,请指导老师和我们一起分析并得出结论,制定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干预策略及方法,由组长李舜尧笔撰写。最后将研究成果制成文档。
学生调查报告 篇2一、校园卫生调查报告
我们的学校非常美丽,我爱我的校园。但是,我不时会看见校园内有好些垃圾,跟这个学校很不相称,这么美丽的学校和这么脏的垃圾一起,我为了弄清原因,使校园更美,于是我对校园的卫生进行调查。
调查
一下课,我就到校园里兜了几圈,发现以下几个地方的垃圾是比较多的:植物园、草坪、篮球尝沙池,在植物园,我发现有6个塑料袋,3个罐子,10处等地方有糖果纸和纸屑,这么大的地方,都被垃圾占满了。
分析
学校每天都实行“三扫”,早上到校打扫,中午放学打扫,下午放学打扫。这种打扫计划校园应该是干净的才对,我从调查中发现学校包干区的垃圾约占学校百分之90,最多垃圾的地方是人比较多的地方。
结论
校园的卫生主要原因:同学们到外面买零食吃,吃完之后随手就把垃圾扔掉。同学们的卫生意识还不够强。学校卫生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建议
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美,我唤吁同学们,不要乱扔垃圾,同时,学校管理卫生的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对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严厉的教育,只要每人都可以不乱丢垃圾,我们的学校将会更美丽。
二、校园卫生调查报告
一进校门,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新种的小草枯萎了,上面还有几张纸片,大树上的叶子也枯黄了,顶上还有许多垃圾袋,整个学校遍地垃圾,短短的几天时间怎会使学校这般模样呢?于是,我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用目测法目测了学校受污染的面积有半个学校那么大,而且污染的地区上都有垃圾袋、饮料瓶、零食包装等垃圾。又用询问法询问了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可他们却说:“这 ……此处隐藏5043个字……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5人们常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所以他们的健康成长从长远来看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去年小学生因安全意识的疏忽而造成的伤害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而我国已于XX年将3月31日定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日,并要求各单位、各学校等大力加强对中小学生关于防火、防电以及其他安全知识的教育。那么,,我们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为此,我们借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纪检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雅安八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的同时,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60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以及40位家长,从许多方面逐一做了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同时,我们也对此次活动的效果做了一个调查:有接近90%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这次活动宣传效果很好,今后应多开展此类活动。也有4%的家长认为没有取得他们想象的效果,6%的家长认为无所谓。雅安八小的李校长也表示新颖有趣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可以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希望能和我们今后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合作。我们认为,对于小学生这类知识的宣传,不应仅仅局限在这样的宣传形式。学校应注意改变教育方式,争取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接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仅如此,调查报告显示85%的家长表示更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因此学校对于这种教育的强弱程度将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抽取的调查对象还不够多,有些问题反映的还不够全面,但这次调查基本上说明了对于小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衷心的希望各方面能够更加重视当前对于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让我们祖国的花朵能够更好的茁壮成长。
学生调查报告 篇6本次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3000~5000元范围内,并且,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期望月薪接近300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为3500元;硕士生接近5000元;博士生超过7000元。
与20xx年相比,此次参与调查人群的期望月薪略有回落,除去物价上涨因素,今年的期望月薪更为现实。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依次为(单位:元):2890、3480、4840、7160。显然,今年的期望月薪也更为合理了。
工作地点二线城市更受青睐
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以一线城市(直辖市)作为首选的人群比例进一步下降(20xx年20.5%,20xx年14.4%),而以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作为首选的人群比例在上升,并超过一半(20xx年46.8%,20xx年55.0%)。因此,本次调查不仅没有发现逃回北上广的趋势,反而发现了更为明显的逃离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半数以上(54.0%)的被调查者以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选择工作地点的主要标准。
考研不热创业不冷
对于毕业选择:超过半数(51.3%)的人认为应该直接就业,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一直以来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都是主流选择;而赞成考研与自主创业的人都在两成左右(考研20.8%;创业17.9%),这种意愿性的调查结果,与考研以及创业的实际情形正好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实际考研人数近年来都在30-50%甚至更高的比例,因此,想考研的人远少于实际考研的人数,这样一对比就会让人觉得考研并不是真的热;而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实际比例一直都没有超过2%!这样一对比自然会让人觉得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心其实并不冷,可能只是因为各种条件不具备而暂时限制了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梦想。
学生调查报告 篇7据统计表20xx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0万人,比去年减少8、2万人,这是非颠倒20xx年以来报考研究生人数的首次下降,教研执法“降温”现象出现。
“研究生这么吃香,就业比本科生好多了,你为什么不考研?”这是前几年大学毕业生时常遇到的问题。
“研究生现在不吃香了,就业情况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甚至很差,你为什么还要教研?”这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考研时遭遇的困难。
针对这一现象我特以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现状为题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至大三学生。
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对未来很多人并没有目标,其中60%以上的人虽有目标但不明确,甚至还有24%的人根本没有目标,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上大学,这是一个值得在校大学生和即将踏入大学殿堂的中学生深思的问题!
在问到是否在大一时已经决心考研,回答是否不明确三种答案的人所占比例相当大一由于刚进入大学还处于比较松散的阶段,对考研还没有做过多考虑。
问到为什么会决定考研时,认为考研只是想拿到更高的学历,以后有个好工作的人占地66%,回答考研是因为喜欢学术研究的占有一席之地14%,迫于父母的压力和想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的各占10%。这也许就是考研热潮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吧!更多的人只是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学习层次,以及缓冲就业压力,考研究生却认为其没有价值的现象有原因。
在每年的考研人群中还有一部分考生是在职考研,在我调查的对象中有34%的人愿意在职考研,66%的人选择应届考研。综合现已读研的人对此的反映,可以看出未曾跨出校门就直接读研的学生m由于急于在经济上独占,实现人生和社会价值,对步入社会显得有点迫不及待;而工作后再返校读研的人则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了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对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性。共存而相悖的表明,工作和读研是矛盾的统一体,已然在当前的研究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围城效应”。
面对近几年教研现状,其中68%的人认为出现考研热最主要的原因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人们不得不通过拿高文凭来提高自已的竟争力,24%的人认为大部分人只是盲目的随大流,自已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仅有4%的人认为考研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感兴趣。
调查的结果使我们不得不考虑选择教研是否有何时何地,其实自义务教育结束后,一个人是否再续接受教育,或接受怎样的教育,都应该成人个体独立的选择,但是我们的社会却缺乏这样的允许大家有多无选择的环境,一方面,观念上不支持,而另一方面,现实的出路,也迫使我们做出逶心的选择,那些在教研很热或者教研趋冷的环境中始终能更改的进行考研分析,然后作出选择的人十分难能可贵。只有进行了事先的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对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活进行长远的规划,并使得研究生学习更有价值。希望那些还未做出决定或已经做出决定的人都能更改的对待考研,做出适合自忆的人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