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写作 > 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3-05-23 05:39:13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合集7篇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合集7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在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在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 ……此处隐藏16016个字……行t检验,没有显著差异;而专业兴趣与生源地及学生高考前的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职业目标与年级、是否是见实习、生源地、高考前专业之间均没有差异(见表2)。

问卷中“如果你愿意从事本专业,主要是因为”、“如果你不愿意从事本专业,主要是因为”(可多选)两题是用来了解学生喜欢或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

我们把每种原因的选择人次进行了统计,并按照是否是见实习、年级、生源地、高考前专业分别作频数分析,进行X2检验。在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方面,四种分类均未有显著差异(p>0.05),喜欢孩子、喜欢做教师、从事本专业很开心是吸引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方面,有过实习经验的同学更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待遇差,二年级的学生此方面体会比一年级的学生深刻,差异非常显著,同时这两种原因的选择比例也分别排在第一、二位。另外,更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和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做幼儿教师没面子”,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和幼师毕业学生的选择人次;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对各方面的才能要求太高,详细结果见表3。

2.专业压力与压力来源

问卷中探讨学生压力来源的题目共有7个选项,弹唱跳技能不强、经验不足、幼教知识不丰富分别排在压力来源的前三位(见表4)。

3.职业愿望

问卷题目“你希望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可多选)”提供了8个选项,了解学生的职业愿望,其中公立小学、公立幼儿园仍然是多数学生的首选,详见表5.

4.分析与思考

4.1专业兴趣

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一半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抱“可以接受”的态度,并没有表示非常明确的专业意向,表示喜欢或很喜欢的约43%,只有不足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很不喜欢本专业。这与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时所获得的数据(40%左右表示很愿意或愿意从事本专业,8%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愿意或坚决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基本一致。可见学生在进人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时,并非完全抵触该专业。

这种专业兴趣在一、二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经过见习实习影响也不明显。然而从生源地和高考前的专业来看,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专业兴趣更强烈,幼师毕业后进人大专学院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比高中毕业的学生更喜欢本专业。这两方面的差异,前者可能是由学前教育在城市更普及、大家对该专业更认可造成的;而后者的差异则说明,在对学前教育的兴趣方面,我们能够从经过三年专业教育的幼师学生身上看到明显的效果。

4.2影响专业兴趣的原因

从问卷中所列举的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来看,近60%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孩子,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做教师,1/3左右的学生承认从事本专业很开心,本专业容易就业。这对如何开展本专业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我们在教育中可以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教育工作的趣味性方面来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然而问卷调查也发现,在“本专业有前途、有创造性”方面的选择人次却偏低,全都不足15%。这意味着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有必要开展更加细致而深入的专业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事业的朝阳属性和美好前景。

在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选择中,约55%曾经见习实习过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远远高于未实习过学生的选择的25%,差异非常显著。在此方面,二年级学生的选择人次也远远高于一年级,幼师毕业的选择人次高于非幼师毕业的选择人次。从中不难总结出:有过幼儿园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因为二年级学生、幼师毕业学生都已经有过去幼儿园实习的经验。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则可能在于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二则说明目前幼儿教师职业的任务和职责越来越多,使一线教师感觉工作太累,没有职业成功感,这也与目前国内对幼儿教师的研究一致(黄绍文,20xx;陈小异等,20xx)。

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待遇差,实习过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的选择人次分别高于未实习过的学生、一年级学生的选择人次,差异非常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相一致。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总体特征是办园模式多元化。广东省自办园体制改革之后,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幼儿园被“剥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某些幼儿园开始追求办园效益最大化,自负盈亏使幼儿园给幼儿教师的薪酬随市场而浮动,再加上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社会认可度偏低,认为只要能带好孩子吃喝拉撒即可,导致教师待遇不稳定。据20xx年对广东、湖南等地幼儿教师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幼儿教师的收人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彭世华、皮军功,20xx)。幼儿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的状态已经与幼儿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4.3专业压力

本调查中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压力较大、与其他行业相似、压力较小的分别约占1l3。而在压力来源中,有近70%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弹唱跳技能不强,近60%认为自己经验不足,50%左右认为幼教知识不丰富,有45%的学生认为教学技能少、幼儿教师责任重也分别带来了压力。随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识早已从能歌善舞型转变为反思科研型,然而超过2/3的学生仍然觉得弹唱跳技能是自己从事该专业的主要压力之一,反思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够深刻造成的,而目前就业形势也有推波助澜之势。有研究者指出,注重技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黄绍文,20xx),然而目前幼儿园招聘教师时,多数都把弹唱跳技能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又使培养幼儿师资的院校进人了尴尬境地—以就业为导向的师资培养院校何去何从?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不断下降的压力下(吕苹,20xx;张雪萍,20xx;蒋建其,20xx),更好地把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的培养体系充实、完善并成功实施?

4.4职业愿望

在进行职业愿望的选择时,46%的学生都选择了公立小学,41%的人选择了公立幼儿园,25%左右的人希望能进人公立中学,而只有9%的人选择了私立幼儿园。可以看出,虽然只有的学生选择了非教育行业的工作,但多数学生都把公立学校作为自己的首选,这又将与学生毕业时最终的就业单位形成矛盾:目前广东省的公立幼儿园已经是凤毛麟角,成为公立小学的教师并非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再次向我们表明: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问题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继续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其工作利益,维持其队伍稳定性,已经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紧密联为一体。

本研究在调查之初,我们多次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看法,以便设计更客观、全面的调查问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专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思想认识问题。然而该问卷未经过效度检验,调查的范围也不够广泛,研究中的某些数据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因而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初步调查来推测我们幼儿师资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思考分析幼儿教师地位低、队伍不稳定与师资培养困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寻找切人问题的对策。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合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