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写作 > 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5-23 09:50:57
【精选】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十篇

【精选】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十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县,为四川省**市下属县。因建设**坝水电站,包括**老县城在内的大面积区域成为淹没区。作为**儿女的一份子,在此就库区变迁情况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调查主要目标有五点。1.了解水位上涨过程。2.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3.了解人文景观的变化。4.了解人们生活的变化。5.其余一些连锁反应。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为主,听取群众认识,另通过网络渠道扩宽认识面,再以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

调查时间。联系上个寒假期间实地造访得到的认识,于暑假期间进行三天的实地考察(20xx年7月17日至19日),此后为不定量的时间补充完善所得。

一,水位上涨过程。

整个过程采取分期蓄水的方式,逐次提高水位。以下是三次了解或观察到的水位情况。20xx年10月12日开始蓄水,水位至县城后山山脚。20xx年2月,水位至原汽车站下方五米左右。20xx年7月,水位至汽车站上方四米。据称,下一次蓄水将再提高九米。

二,自然环境的变化。

原本为急湍激流的金沙江变得极为平静,出现“两岸连山卧平湖”的景象。原金沙江夹带大量泥沙,颜色以红黄色为主,夏秋季节的雨后最盛,冬春季节颜色稍淡。而今,江水为翠绿的一片,水愈深颜色愈深,显得极为浓郁。

高岗成为岛屿或半岛,山腰成为曲线的江岸,出现许多峡湾。**县在广大山区腹地,县城沿江呈带状分布,其后便为高山高岗,水位上涨后,县城沉睡江底,高山高岗成为天然的江堤。其风景极好,若能乘舟相游期间,甚为美妙。

沟渠成为金沙江的一部分。县内有许多的山沟,将山上积水引入江内,大沟如清凉寺沟、大桥沟、五米桥沟、冒水孔等,加上不计数的小渠,这些“两山夹水”的地域在水位上涨后,成为巨大的峡湾,虽可以视为天然的港湾,但也拉长了水岸线,使得淹没区更为广阔,沿江交通也更多曲折。

三,人文景观的变化。

千年古县沉眠江底。石砌街道、石阶等充满古韵味的景观消失,全木结构建筑群落消失,后来兴建的现代建筑也成为碎砖后消失。

许多的树木,或伐掉运走,或移植新县城。其迁树技术极差,加上气候影响,造成极多树木枯死在新县城。至于那些价值较高的古树,如高龄的黄葛树和银杏,暂不知去向。

县城后山有几座凉亭,所处位置较高,呈俯瞰县城模样,现在仍然保存完好。如望江亭、凤凰亭,以后水位上涨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清凉寺是县内最大的佛寺,前殿为大雄宝殿,后院为观音阁,内置塑像极多,法相庄严。观音阁内,另有石狮、碑刻、竹、月季。自水位淹没此地后,其情况尚未得知。另县内金沙村有川泽庙与隐于山坡间的一座观音庙。

水位上涨后,极多地势低的坟墓被淹没。坟墓最集中的是县城后山,山上的坟墓群如往常,半山腰的许多坟墓则被淹没,也有正好悬在岸边的。有人称曾看见一棺木漂浮在江面,盘旋甚久。

水果林景观的变化。原县内广泛发展水果业,成为遍地果林的盛况。水位上涨后,地势低的椪柑林、红袍柑林、油桃林、桂圆林等都不复存在。地势较高的枇杷林、枣子林、核桃林、李子林、梨林等则得以保存。

赶集文化的变迁。未搬迁时,人们在农历逢二、五、八到县城内赶集,买或者卖,盛况已久,街道也常显得拥挤。现在大部分人搬到了新县城,留锦屏镇以原县城的位置为基准退后安置,形成以二十余栋六层楼房组成的居民区,赶集习俗仍在,只是极为萧条。

渡河文化的变迁。**县居四川,绥江县居云南,两省人民隔江相望,通婚也极多(连带的,许多小孩子就被取名字为“某云川”)。上游的金沙村与云南的新滩镇相望,下游**县城与石龙店相望,人们商贸往来、走亲访友,都依赖渡河船,故渡河船就在这段区域内运转频繁。

捕鱼文化的变化。往常江水流淌甚急,人们多爱好“安钓”和“舀鱼”,也有几家人乘着小渔船“安网”,最少见的是“扣鱼”和“撒网”。

“安钓”:以小鱼为诱饵勾在钓钩上,再把线抛出岸边十多米,将裹线的木板安放在岸上,第二天去查看是否钓到鱼。由于成本低廉,有的人自己就有几十个木板,一般人为了兴趣也就准备几个,这时江边就出现了一排排线,甚为壮观。

“舀鱼”。渔具被称为“舀子”,由两根三米左右长的竹竿为主架,两根竹竿的一端由铁丝固定在一起,又可以成一定角度旋转。已固定的那端往上半米处,用半米左右的短竹竿将两根竹竿撑开,形成倒着的字母“A”。未被铁丝固定的那端由连着渔网的线收紧一些,所以“A”字母又被勒得变形。渔网成凹型布置在字母“A”宽阔的那边。这样,人就可以右手握住铁丝固定的那端,左手持着那短竹竿,站在江边石头上,顺着江水一瓢一瓢地舀,瞧见鱼被舀了起来就竖起舀子拣鱼,如果钻进来的是大鱼,就只敢抱着舀子往岸上扔!

“安网”。所用渔网大致就是人们认识中的渔网。由于水流常常夹杂树枝、破烂塑料等东西,这时渔网就很难收拾。倒是那渔船很有意思,原来都是木头船,后来有了钢板船。由于船很小,在水面颠簸得就厉害,胆小的人是不敢乘坐的。如果老式的木渔船有缝隙渗水,就可以把丝瓜叶和熟石灰掺在一起捣烂,作为补船的材料。

出现“两岸连山卧平湖”景象后,用钓竿钓鱼的人极多。因江里被放养了价值十多万的鱼苗,所以钓鱼的人收获颇为丰富。江面还出现了许多网箱水产养殖,昔日半坏的木船只得作为水上屋子与岸上来往的工具。

游泳文化的变化。人们在江边长大,男子多数都习于水性的,如果不会游泳,很容易被笑话。每年夏天,江边游泳的人极多,其大多数为十多岁的孩子,大人们多乐于捕鱼。事故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惹得大人们极为忧心。人们喜欢“放滩”,也就是跑到上游下水,游出离岸很远,再从下游收进来。其中善游者可以穿过激流游到对岸,也就是从四川游到了云南。水位上涨后,游泳的人极少了,因为岸边有许多漂浮的木屑、塑料垃圾。

四,人们生活的变化。

集中住宅。大部分人搬进了两个小时车程外的新县城,一部分人在老县城的地方退后安置,形成二十余栋六层楼房组成的居民区。不仅如此,部分村子(这些村子并不会被淹没)实行集中住宅的政策,单家独户的房子被铲掉,这是为了退耕护岸林的建设。总体看来,人们生活的住宅越来越集中。

行政办事。县级政府机构等都搬到了新县城,锦屏镇的安宅区设锦屏镇政府和各村办事处。

基础设施。学校方面,原县城的学校迁居新县城。银行方面,锦屏镇有农村合作社,办事效率不高,排队的人极多。水电方面,锦屏镇沿用**县城原水厂,供电依旧。

迁出的人们的景象。新县城成片的小区里,气象各有不同 ……此处隐藏13659个字……不敢轻易去消费。另外电费支出高也是制约着家电消费。据测算,如果一个家庭正常使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各一台(件),一年的费用最低要达到800、最高的达3000元左右,一个相当于农民纯收入的 90%左右,相当于农民家庭一年的消费支出。因此一部分农民家庭表示可以买得起电器,但用不起电器。

其次农民对“家电下乡”的政策存在着不信任的情况,丧失消费热情。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农户知道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补贴,但是对其运行模式、补贴程序和范围等不太了解。同时,部分厂家出现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积压产品,标高价格现象使得农民对该政策的信任度不高。

再者具体操作过程繁琐抑制了消费需求。调查者反映开发票难、信息录入慢、补贴手续繁琐、货源不足等问题让他们失去了热情。有50%被访者反映领取补贴手续繁琐。农民补领补贴最快也要30天左右,农民为了领取补贴,少的要跑1-2次,多的到商家、财政所分别要跑3-4次,这样以来,边远地区的农民领到的补贴减去跑路所花的费用将所剩无几,这大大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三、 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建议。

针对调查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形成了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各级部门定期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向农民发放明白纸、设立村级宣传栏等方式,让老百姓能够清楚地了解 “家电下乡”的政策、品种、补贴标准、申领办法等,让农民清楚,让农民放心,让政策家喻户晓。

其次应拓宽产品范围。增加下乡产品种类及品牌,适当提升部分产品档次,增加农民选择权,同时增加每户可购买数量或者取消购买数量限制。

再者应该进一步简化补贴程序,方便农民购买。要鼓励和支持销售网点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实行选择、购买、领取补贴、送货、安装集中办理的“一站式”服务。

然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提升农民的消费信心, 想方设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从而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综上述所,我国农民有一定的家电消费潜力,推广家电下乡,能够让农民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有保障的名牌家电产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推广家电下乡很好的扩大了内需,激发了农村潜在的巨大的购买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内要使农民快速增加家电消费是比较困难的。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的制订出各种具体措施,确保这项工程稳步推进。

社会调查报告 篇10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产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县于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调查情况的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状况: 家庭类型调查项目 成员均为农民 成员中有教师、工人、农民等 成员中有农民和经商者 有外债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户) 20元 500元 520元 平均月支出(户) 34.4元 430元 430元 净余 -14.4元 170元 190元 所占比例 5.2% 91.7% 3.1% 95% ,其中支出项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教育经费,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负债的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精选】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