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9 08:43:22
【实用】语文教案合集10篇

【实用】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1、读

2、背

3、听写

二、读音节复习拼读规则

1、jqx和v特殊的拼写。

2、复习标调规则

3、音节中的轻声的书写与读法

三、拼写音节

1、抄写音节词语i

2、听写音节词语

四、读拼音儿歌和课文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东、南、西、北、雨、羊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都是关于美丽的自然风光的,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有趣的数字诗要会填空。山青青主要写了哪四方面的景色?鱼儿游戏在哪儿?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课文。

6、默写古诗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女、心、鸟、鱼、生、手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是中国娃长什么样?

2、谁和谁在一起?

3、为什么地球妈妈真好?

4、那里的小朋友想到北京?那里的小朋友想去天山?

三、复习生字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词语:弯弯的(??nbsp;)遥远的()

洁白的()美丽的()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笔顺与偏旁:星、在、飞、也乌——鸟来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妈妈的慈爱与温暖、小乌鸦的孝心与回报、老师的体贴与关怀、大树和喜鹊有了朋友后的快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背诵《母爱》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了——字、子马——乌鸟太——大

反义词:来——去大——小开——关南——北

二、导入:这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本单元中我们感受了四季变化,看到了柳树姑娘、还有雪地里的脚印、雨后天空中的七彩虹。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感知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恶果,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一、揭题导入

1、师板书,生默看,指出错误。

2、齐读,突出“这样”

3、师:三读课题,问题就出来了,谁来说。

4、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本堂课的第一个目标。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5、目标是你们自己制定的,办法是你们自己选择的,下面实践。

二、初读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相互指导。

三、欣赏、感悟小村庄的美

1、小村庄在什么地方,指名上台把村庄画下来。

2、指导学生把小河的“清澈”画下来。

3、山村后是——树林,指名上黑板画树,相机理解郁郁葱葱。

4、谁来画空气?怎么画空气?得画出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上台画。

5、表演背诵。

6、小村庄美吗?最后呢?指导朗读“什么都没有……”,三读后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四、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1、自读,划出重点的句子,找出原因,写写体会。

2、交流。

3、说说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4、写一句深情的话告诉21世纪的人们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写出的话要深情,要能打动别人。

五、情境表演。

点评:

总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课后生字,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按照顺序简要复述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3).联系实际,与同学互相交流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2.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2)学习利用“课题拓展法”总结文章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本对母亲真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父母、长辈,回报亲人的爱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教学难点:

通过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的过程,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设

1.还记得本单元的主题吗?

2.在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3.接受爱、感受爱能让人感觉到幸福与快乐,其实回报爱更能让人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回报爱的过程,感受回报爱的快乐 ……此处隐藏6405个字……/p>

教学具: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观察

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是您的()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例:小明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觅食的。

夜晚,我仔细观察天空中的星星,终于找到了北极星。

春天来了,我仔细观察柳树是怎样发芽的。

③把说的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一所派

当地观察往常向导果然敲

2、背诵第三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8蜜蜂引路

花丛

列宁亲自找边走边看观察

蜜蜂

养蜂的人房子

七、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 篇10

基本实践观点:

1、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在句中理解字词用法。

4、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

课题:《寓言四则》课型:自读

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式:研读、点拨

教学目标: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

5、独立创新地解读文言寓言的能力训练。

教学重点: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成语。

2、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展示:(幻灯展示)

二、 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初一我们已经学习了《伊索寓言二则》、《黔之驴》、《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先秦寓言。作为成熟最早的文学形式,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学魅力呢?

三、 幻灯打出课文标题。

四、 回忆寓言的相关知识。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在形象的故事中隐含一种规劝或讽刺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文学体裁。

六、 检查预习:(幻灯打出)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祠(cí)卮(zhī)椟(dú) 缀(zhuì)滥(làn)竽(yú)

廪(lǐn)湣(mín)遽(jù)髀(bì)跛(bǒ)薰(xūn)

2、解释加点字词:

引酒且饮之。(拿来)终亡其酒。(失掉)

(1)(2)

丁壮者引弦而战。(拉)马无故亡而入胡(走失)

缀以珠玉。(用)吾能为之足。(给,替)

(3)(4)为木兰之柜。(做)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给,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是)

3、 翻译下列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蛇本来就没有脚,(先生)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结果)郑国人买了他(楚人)的(装珠宝的)盒子而把珠宝还给了他(楚人)。

(3)廪食以数百人。

译:用官仓的粮食来供养几百人。

(4)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译: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祸事呢?

(5)人皆吊之。

译:人们都来慰问他(塞翁)。

七、 自由阅读、质疑、释疑。

八、 寓意讨论:(先由学生讨论,再用幻灯展示)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

买椟还珠——讽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实质,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人。

滥竽充数——比喻无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或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塞翁失马——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九、 成语造句:(先用幻灯展示例句,再由学生自由造句)

十、 小结:(幻灯打出)

1、 在课外自由阅读了课文,编成了课本剧并进行了表演,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 回忆了寓言的相关知识。

3、 分析了部分字词,结合句子重点讲了“为”和“以”的用法。

4、 解析了部分疑点。

5、 对寓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6、 学习了成语并进行了造句练习。

(其中,“为”“以”的用法,成语的运用和寓言的相关知识及寓意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十一、作业布置:(幻灯打出)

1、 熟读课文,

2、 任选一则寓言改写为白话文(可充分发挥想象)。

《【实用】语文教案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