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0 05:38:41
《公输》教学设计14篇

《公输》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输》教学设计1

【重点、难点】

1、重点:

积累部分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难点:

⑴ 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⑵ 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墨子及《墨子》

⑵ 了解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⑶ 了解孟子的反侵略主张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能力

⑵ 学习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3、情感目标:

⑴ 揣摩人物语气,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⑵ 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积累文言知识。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了解的有关墨子的生平,思想。(完成目标一)

(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课堂交流,教师归纳。)

3、初读课文,整知文意:

⑴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清语言障碍。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⑶ 学生再自由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此环节,初步完成目标2和3,可采用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来理解词语,解决文意,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细读课文,揣摩人物讨论的语气、语意。

⑴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⑵ 教师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意;

课件展示:文中有关墨子、公输盘的对话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行默读课文,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揣摩,交流对话的语气,语意,教师巡视释疑解惑;)

⑶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读准人物对话的语气,教师予以纠正;

⑷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课件展示:出示内容“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通假字”“疑问、反问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

(此环节完成目标2、3,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最多的小组给予表扬;也可印发资料,课堂测试。)

5、研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件展示:

⑴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⑵ 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拔。)

6、品读课文,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⑴ 研读课文,探究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的原因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2段。

⑵ 课件展示:a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态度。

⑶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⑷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词,怎样批驳了他的“义”?

⑸ “公输盘服”试推想公输盘此时真的服了吗?他取消攻的计划了吗?

⑹ 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方法:分小组交流、探究,组长做好探究记录,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发言。

7、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课件展示:结合上面几个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墨子在第一回合中是怎样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结合对以上五个问题的思考,品味,交流墨子劝说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8、课时小结。

9、反馈训练。

《公输》教学设计2

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学设计,本篇是墨子表达“非攻”主张的代表篇目。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审美体验,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把握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文化质素。

感悟内容

1.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写了墨子、公输般、楚王三个人,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

2.师:文中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因为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了攻城的先进武器(云梯之械),使宋国形势危急,墨子不辞劳苦,行十日十夜至于郢,目的是制止战争,推行“非攻”主张,那么楚王、公输盘会听从墨子的吗?

快速默读全文,墨子是怎样制止公输盘,楚王攻宋的?

(生读文回答后,明确,墨子阻楚攻宋分为三个步骤)

品味人物

师:墨子要达到阻楚攻宋的目的,他要先见楚王,还是先见公输盘更好呢?

生讨论后明确:还是先见公输盘为好。因为楚王赖以攻宋的基础是公输盘为他制造了“云梯”,如果公输盘放弃制造云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输盘会听墨子的吗?

1.分角色读1~12段(一生读公输盘,一生读墨子,一生读旁白),品味人物内心。

要求揣摩心理,读准语气,出示多媒体读文的提示。

师:墨子第一个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于是只好答应引墨子见楚王,结果又会怎样呢?

2.齐读:13~16段

回答:墨子是用什么办法劝阻楚王的?他达到目的了吗?

(明确:墨子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用楚宋两国物产比较,得出楚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3.师:楚王尽管无话可说,口说“善哉”,其实他内心未必肯放弃攻宋的打算。

品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句子,揣摩楚王内心世界,评价一下楚王。

出示多媒体,展示内容。

4.自读17~尾段

师:尽管公输盘和楚王把攻宋的责任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在实力的对抗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这条心。

总结:

制止侵略战争,不仅要从道义上揭露,还要在自身实力上做好准备,这个道理,不仅历史上行之有效 ……此处隐藏35834个字……p>(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2.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4.指点学生理解: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地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指

5.提问: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明确:

(1)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3)荆有长松文梓梗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6.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词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四).总结、扩展

布置课后作业及课文第三部分的自读要求。

思考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为什么仍然不能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图呢?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三部分,在写法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前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3.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第三部分。

(六)板书设计

公输

墨子

《公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法家韩非……)

三、研习课文

(一)感知课文

1、不看注解,疏通字句。

2、结合注解,标示疑问。

3、质疑释疑:1、实词、虚词。2、通假字。3、句子翻译。

4、整体感知。

(1)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2)找出相关语句,了解战争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首句)结果的句子(末句)

(二)品析文章

1、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

(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欺负一个弱小者,你想怎样处理?)

2、思考讨论:劝阻分哪几(三)步?

A第一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⑴墨子请公输盘杀人的目的?(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

⑵公输盘作何表示?(不说;吾义固不杀人。)

⑶墨子对“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的评价?(5不,不给公输盘找借口的机会。)

⑷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公输盘服。)

⑸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默认攻宋之不义,把责任推给楚王。)

B第二回合:使楚王理屈词穷;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必为有窃疾矣”)

⑶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对比: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

类比:“王吏攻宋”与“有人”行为。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试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承认有理,推卸责任,态度坚决。)

C第三回合:模拟攻守,有备无患。

⑴模拟攻守的结果如何?(“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⑵公输盘的反应及言外之意?(“公输盘诎”、“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⑶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识破公输盘的心思;告诉楚王宋早有防备。)

3、小结归纳

A结构思路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

B人物形象

墨子:坚持正义、镇定机智、无所畏惧;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C语言特点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类比等手法,增强语言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拓展延伸

1、墨子的劝阻为什么能成功?

言之有理:(7、15)

言之有据:(7、13、15)

言之有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言之有力:(17、21)

2、给予我们的启示。

A启示要点: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结合实际:

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公输》教学设计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