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写作 >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5-09-24 06:25:21
【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

【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今天元旦放假,晚上和媳妇一起重看了一遍《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我们俩都很喜欢的电影,太太尤其喜欢里面的佩皮诺。

这部电影深深打动了我。恨不能成为一个音乐教师。 一个失败的音乐教师和一群问题孩子的故事。音乐唤醒了孩子们内心那颗埋藏已久的高贵的种子。我甚至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神圣。一群问题孩子在唱歌的时候,让我感觉到仿佛是教堂里的唱诗班。而他们之前却是偷窃、撒谎,无恶不作的。

马修改变了学校的生态。数学教师也参与到其中,为他们伴奏。真正的教育是美丽和令人兴奋的。我的妻子也是这样一位教师。把孩子当成是孩子,把孩子当成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情感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与爱好与孩子们的成长联系在一起。把孩子当成是一颗高贵的种子,并且相信这颗种子可以最终发芽开花。我的妻子就是这样一位马修一样优秀的教师。在我的眼里,我的妻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

我们从来不想扬名立万,我们要的是美好的生命,我们要的是见证美好生命的成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编者按:我们需要造梦的勇气,也需要追梦的毅力。即使我们有时像放牛班的孩子们最初那般不堪,也要相信上帝不会让有梦的孩子永远活在地狱,因为我们用最纯真的故事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

每一个梦都会有一片天堂,每一个孩子都会是一个天使。而马修便是这群孩子的造梦者,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池塘底教养院”,池塘底是沉寂的。可马修的到来意外地打破了这片沉寂,溅起层层涟漪。“池塘底”聚集着来自各个学校的问题少年,校长采用高压体罚的方式来管制这些看似无可救药的孩子们。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变得乖巧懂事,反而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而马修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他用对音乐的热情来感化孩子,用纯净的音乐唤回孩子们冰冷已久的心,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天使。

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画面,没有痛苦悲情的剧情。《放牛班的春天》以温情扣心弦,以简约为主调,从头至尾都让人保持微笑。用汩汩清泉慢慢浸润我们干涸已久的心田,如久旱逢甘霖。就在马修无奈被辞的那天,写有临别赠言的纸飞机从窗口纷纷落下,他的为师之道得到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放牛班”的孩子们因为马修迎来明媚的春天,因为马修重拾自信并露出微笑。

我想,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选择一位好的老师至关重要。马修就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小牛,迎来放牛班的春天。一位好的老师 往往能用一句温柔的鼓励让坏孩子破茧成蝶,也能用一个肯定的眼神让坏学生振翅高飞。当然,好老师固然重要,但一颗强大的心亦可贵。我们的起点或许千差万别,但无论是云巅之上还是池塘之底,总会有一个梦在涯边等着我们去造。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再苦再累再痛再难熬,只有也只能自己独自撑过。而那个梦是我们穷极一生的追求,我们还可以在斜阳下疲倦地微笑说着"有梦真好"。 我们需要造梦的勇气,也需要追梦的毅力。即使我们有时像放牛班的孩子们最初那般不堪,也要相信上帝不会让有梦的孩子永远活在地狱,因为我们用最纯真的故事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寒风会带走冬天,北归的燕子也会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春天——一个新的开始。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之前,常听先生说起放牛班春天的故事如何如何的感人,我不削一顾,心里想:什么放牛搬的春天哦,直到想全乡培训,电影不放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为我的无知羞愧呀。原来是“班”级班.

原来是放牛班的春天!!

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问题儿童,这些题儿童常被校长以残暴的高压手段,体罚管治。

马修老师到这所学校,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状况。当他发现学校没开音乐课时,他以然决然用音乐来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心累,他让每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影片中的几个片段让我记忆深刻。

感动(一)

马修老师第一次进校时,在校门口战着一个叫佩皮诺的孩子。佩皮诺每周六都会站在校门口等着等着………..

他多么希望爸爸来接他呀,实际上他的爸爸早已去世了,可男孩不肯相信,在后来的日子里,马修老师在上课时一直把小佩皮诺抱来放在讲座上听他上课。这种爱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对一个没有父母母爱的学生尤其重要。

故事的结尾,在马修老师离校的那一天,小佩皮诺带着自己的行李要跟马修老师周,在他心里。他认定马修老师就是自己的爸爸,当马修老师让司机调转头,把小佩皮诺带走,我的眼睛湿润了。

每个学生都希望越着马修这样的好老师,而我们作为老师的身份,我又做到了多少让学生把你当老师呢??

感动(二)

当校长不让孩子们送马修老师时,马修老师一个人走了,显得那样的孤单,于是自言自语,“我一个大大的音乐家,居然被解聘。”

此时,空中飘下来一架架纸飞机,里面是孩子们对马修老师的祝福!和签名。当马修老师抬头一看,高高的围墙上,一个个挤着,使劲伸出手向马修老师做最后的告别,那一刻,眼泪有一次夺眶而出。

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教育工作的人去会意。他挽救了许多孩子的心灵,培养出皮埃尔这样的指挥家,他已有无法改变和无法挽救的学生,但他尽了自己上所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问题学生,关键是我们这样去发现,又这样去引导,这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我想:马修老师做到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曾经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 ……此处隐藏4216个字……,教育于我而言像奔流的江河,从不止息…爱与责任,说起来就四个字,做起来却是千万字。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难,路途越艰难,证明前途越光明,自己就越要坚定方向。教育这一份事业是多么伟大。

我深知老师这条路的艰难,但我会想到克莱门特·马修老师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内心深知自己的责任,所以从不放弃祖国的未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假期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看完之后,感动至极,所以写下这篇读后感。下面,有我一一道来。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天傍晚,莫翰奇小时候的同学贝比特来看望他。贝比特把马修老师的日记给了他,日记讲了:在一个男生寄宿学校里,有一班问题学生。一名叫蒙斯特马修的人来学校当老师。马修老师认真教学生们,甚至组起了一支乐队,得到了公爵夫人的认可。最终,因为一场大火,被劝退。院长因为体罚学生,也离职了。

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马修老师教学生唱歌。马修老师每天晚上,等到学生们睡熟了,开始写歌,白天时教学生唱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修老是用自己的心,融化着每个学生心里的一块冰。他把自己的精力毫无保留的花费在学生身上。他用这样的方法,一次一次消除着自己和每位学生之间的隔阂。他和学生很亲密,还被当作亲人。

还有一个情景我也很喜欢: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麦神父就被学生刺伤眼睛,院长就要关学生的禁闭。而马修老师却不体罚学生,只是想让做坏事的同学自己承认,可见他费尽了多少

心思,想方设法的和同学友好相处。马修老师还为学生,又一次写起了歌。

我觉得马修老师特别伟大,能为自己的学生付出一切。面对许多问儿童,他并没有逃避责任和体罚他们。他就像一位英

雄,不顾自己,去帮助自己的学生。

这部电影十分好看,十分感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今天我带我的学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看完后我的心灵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让我给学生这样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一个失意的音乐家来到问题少年集中的学校当学监,通过自己的温暖、关怀、宽容和音乐诱发了每一个孩子善的一面,向往美好的一面。这部电影,几乎每个镜头,每个桥段都在讲述着儿童世界和关于教育的深刻的道理。所以,我想截取几个桥段进行描述和感悟,来分析这部电影。

孩子都是调皮的,孩子都是单纯的,也许会因为想法的稚嫩而做出很多在成人眼里错误的事情,但是孩子们都是善良的,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没有善心和怜悯心。乐格克,前学监哈让先生眼里的混世魔王,因为马桑大叔对他的惩罚心怀不满,做了机关使马桑大叔受了重伤。但是当老师马修和他说,马桑大叔真的伤的很重的时候,乐格克的眼里出现了难过、愧疚和急于补救并求得原谅等等情绪。孩子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你让我不高兴,那我也让你不高兴之类的比较单纯的想法,所以会做出有些幼稚的却破坏力巨大的错事。但是,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有一颗希望世界是美好的心,希望每个人,包括自己都能快乐幸福的心。没有孩子生来就以伤害人为乐趣的,他们更多的是因为一些幼稚的想法而造成了自己不可控的后果,乐格克也说:“我没想伤害他”。孩子需要因为自己所作出的错事收到惩戒,但更需要有人挖掘出他们的善良,并将之扩大,才可以让孩子真正的拥有善心,做出善行。马修让乐格克去照顾马桑大叔,作为惩罚,实则更是一种善心和有错要赎罪这样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马桑大叔受了感动,说了一句话:“这些是小可怜,只是需要人理解罢了。”

这突然触动了我,我突然想到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会被大人判定为问题少年,背后都是有各种充满痛楚的原因。这里面最为明显的,就是蒙丹。他在和莫杭治(我们的主角)对话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身世。蒙丹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父母完全不爱他只是想把他扔进寄宿学校等地方不管,自己去快活。蒙丹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仇恨,这样的仇恨只可能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完全可以想见,年幼的蒙丹有哭了多少次,心痛了多少次,挽留了多少次。如果当初,蒙丹的父母能让蒙丹感受到自己被爱被需要,没有被抛弃,那么蒙丹又怎么可能会自暴自弃,对世界充满仇恨,最终成为一个纵火犯。孩子也是有一定思想的人,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洋娃娃。孩子很脆弱也很敏感,周围人一个小小的举动,对于孩子可能就是很大的伤害。孩子的世界很小,孩子的心灵会变成什么样,全来自那个世界是 什么样。所以,孩子需要呵护,需要爱,需要照顾。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被照顾,让他敏感的小身躯放大的都是美好的事物,让他的小世界充满乐观和阳光,那么这也将是一个乐观阳光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几乎无觉的人,任意的对他展示着人性的阴暗,世界的阴暗。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自己,但当孩子长大了,当初灌输给他的阴暗,他将会统统展示给这个世界。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会变得光彩照人,还是阴暗不堪,全看他接触了什么,接受了什么,那张白纸上或主动或被动的画了些什么。

这个时候,教育者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家长,老师更是重中之重。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老师对这些学生都很绝望,认为这些学生就是坏孩子没有救了。孩子们还不会判断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建立在他人和成人对自己认知的基础上的。那么这些孩子当然会觉得自己是坏孩子没救了,那就继续坏下去。开始的时候,莫杭治的母亲认为儿子只有做蠢事的天赋,那么莫杭治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好事。在那个环境下,一切恶习都被放大,一切美德都被淹没,所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变好的可能,于是在恶习中进一步堕落。但是,当马修出现,颂扬他们的美德,正确惩罚他们的恶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被赞扬的感觉,感受到自己能变好的可能,事情就又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们联合起来帮助孩子们,妈妈又对儿子重拾信心,孩子们生活的越来越幸福,做的错事也越来越少。人都是一样的,当孩子们感觉到被信任,被激励,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他们就会变得更好。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信任他们、激励他们、守护他们、通过恰当的技巧教会他们道理和知识,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

这个世界起初并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只有单纯善良懵懂的孩子。教育者该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塑造一个美好且自信的世界,让孩子们慢慢地在之中成长,慢慢的学会责任、感恩等等、慢慢的接触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慢慢的接受并融入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即使在阴暗的道路上,心中仍有太阳的人。

《【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